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技巧:申論綜合分析作答小妙招
2021-06-09 10:37 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來源:廣東分院
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技巧:申論綜合分析作答小妙招由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方法技巧欄目由提供,更多關于國考備考,國家公務員備考技巧,國家公務員考試方法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在考試中,綜合分析類的問題大家常見的問題首先就是審題這一部分,都知道要通過審題得到答題思路,要通過審題到材料之中找什么內容,答案書寫注意的問題是什么。但是綜合分析類問題尤其是解釋型分析大家往往抓不住要圍繞什么找點,這個困擾一直縈繞在心頭。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一般解釋型分析的作答對象都是一句話,在作答時,考生最好能夠抓住這句話的關鍵詞,例如這道題:“給定資料3”中劃線句子寫道“我們只有通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體味到‘儒’之‘柔’。”這句話內涵豐富。請你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要求:(1)準確、全面,邏輯清晰;(2)不超過300字。這道題題干關鍵詞就是“水的意象”,“儒之柔”,也就是“水”、“儒”、“柔”。同學們去材料中找和“水”、“儒”、“柔”相關的所有內容即可。切記在審題的時候不要盲目的設定框架,比如這道題,如果你在審題的時候設定框架,先找解釋,再找分析,最后找對策,可能在找點的時候就會落空,找不到,影響正常做題。
審題之后接下來就要找點了,在找點之前學習過很多閱讀方法來判斷材料的關鍵信息,那么在綜合分析類問題中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如何確定呢?換句話說什么樣的信息才是關鍵信息,才是我們最后要尋找的答案呢?標準只有一條,是否與審題找到的核心作答對象相關,只要相關就可以判斷這是答案要點。還是以上面題目為例,在找點的時候很多同學可能會迷茫,材料看不懂。但是同學們只要把我住一點,只要和“水”、“儒”、“柔”相關的內容都找到,羅列出來,這道題大部分的分數就會得到?梢圆焕斫,但是一定要知道哪些是和這三個關鍵詞相關的。比如說有這樣一段材料:以水來比喻道的高明之處在于,它的意義是雙關的:一方面確立了存在論的基本意象,讓人們能夠由此及彼地去領會“道”的深刻內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論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性格來凸顯道德的品性。同學們可能不知道以水喻道是個什么概念,也不清楚它的高明之處,所謂的存在論,道德論是一個什么概念,但是你只要知道這些內容和“水”這一關鍵詞相關,把它們提煉出來抄上就可以。
接下來是加工,很多同學不滿足于只得到要點分數,想要在加工的環節上有所突破。那么加工的環節是邏輯的加工和內容的加工,這道題主要的難點在于邏輯的加工。首先材料中沒有關于這句話的直接解釋,但是找點之后同學們會發現,“水”和“儒”之間的連接點就在于“柔”,柔既是水的特性也是儒的特性,通過水的柔可以更好的體味儒的柔。這其實就是如果材料中沒有直接解釋的話,可以根據材料內容解釋題干的字面含義,這樣解釋即可。接下來的邏輯其實就是先說水的柔,儒的柔,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分開表述即可。答案整理如下:柔既是水的特征也是儒的特征,通過水的柔可以更好的體味儒的柔。一.柔是水的特征。以水喻道有古老傳統: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弱者道之用,水是萬物的本源。水不定形,正因無形所以能成一切可能的形狀。以水喻道以隱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國文化的傳統性格。語意雙關,一方面確立了存在論的基本意向,另一方面奠定了道德論的基本取向。二.柔切中儒的要義。儒之柔彰顯中國文化多維度性格,體現中國文化弱德之美。儒之柔表現在忍耐等待耐心,使中國不受外界危機影響,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動亂。儒之柔不是軟弱無力,廢棄一切作為,而是以柔克剛。中國文化的等待姿態與儒之柔有關聯,影響中國人同自然界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塑造出來的古典技術不具有征服自然的侵略性。
以上是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技巧:申論綜合分析作答小妙招的全部內容,更多關于國考備考,國家公務員備考技巧,國家公務員考試方法技巧的信息敬請加入國家公務員考試群 ,及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編輯:廣東華圖)


線上微信客服

廣東華圖公眾號